1、糖尿病方向
周智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湘雅名医。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糖尿病细胞治疗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曾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会长、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与糖尿病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副会长,亚洲糖尿病研究会(AASD)执行理事,国际糖尿病免疫学会(IDS)委员,《中国医师杂志》主编、《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副主编、《J Clin Endocrinol Metab》等五本SCI期刊编委。曾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2009.11-2019.02),首届1型糖尿病学组组长。
先后承担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美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4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2020年,二等,第一完成人;2011年,二等,第七完成人;1992年,三等,第四完成人),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11,2004,均为第一完成人),中华医学科技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2004,1992,均为第一完成人),发表SCI论文352篇。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2001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建立了9种高敏感性的胰岛抗体检测新技术,突破了糖尿病免疫分型诊断的技术瓶颈,提高了我国糖尿病精准诊断水平;牵头组织了3项全国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揭示了糖尿病主要类型的患病特征与规律,填补了我国在全球糖尿病版图中的数据;提出了中国LADA诊断标准,牵头制定首部《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开辟了糖尿病胰岛功能保护与免疫治疗新途径,带领团队发现四种口服药物雷公藤多甙、罗格列酮、维生素D3、西格列汀对LADA治疗有效,牵头国际上首个评估DPP-4i联合维生素D治疗的多中心试验,发现沙格列汀联合维生素D治疗能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为LADA联合免疫治疗贡献了中国方案。作为亚洲唯一代表,与欧美五国专家共同制定了首部《国际LADA治疗共识》。
创建了经典1型糖尿病细胞免疫治疗的新方法,在全球首次临床试验治疗1型糖尿病,证明其安全有效。创新采用脐血干细胞“教育”自体免疫细胞,治疗了来自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的44例患者,使胰岛功能减退延缓29%,提供了细胞免疫治疗新途径。上述两项技术(脐血干细胞教育、脐血调节性T细胞治疗)连续五年(2018-2022)被美国青少年糖尿病治疗联盟评为全球领先技术。
建设了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的400余家单位组成的协同创新网络。发起了国家糖尿病标准化防控中心(DPCC)和中国1型联盟标准化综合管理中心(CARE)建设项目,为基层糖尿病防控提供了新路径。牵头制定指南和共识10部,指导培养毕业了178名研究生(包括88名博士)。组织召开了18届湘雅国际糖尿病免疫学论坛。竞争性获得国际糖尿病免疫学会大会主办权,担任大会主席,使该会议25年来首次进入中国,开创了国际糖尿病免疫学领域的新格局。
李霞,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中国1型糖尿病联盟副主席,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糖尿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委,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数十项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项;参编内分泌专著4部,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内外9部指南和共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0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南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第十一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医学菁英专家”,中华医学会“首届胰岛素分泌研究新星奖”,糖尿病学分会最具影响力的糖尿病十大研究奖。
2、代谢性骨病方向
廖二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湘雅名医、国之名医。曾先后担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院长、内分泌代谢病专科主任。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主编了《新编内科鉴别手册》、《内分泌学》(上下册)、《代谢性骨病学》等专著,发表研究论文28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7篇,论文被引用2400余次。
谢忠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代谢内分泌研究所所长,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SCI期刊主编,《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SCI期刊副主编和《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副主编。曾在丹麦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心和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曾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退伍军人医院内分泌科任助理教授、副教授。主持多项美国国立研究院(NIH)基金项目及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维生素D和钙的代谢与作用,诊治各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3、代谢综合征方向
刘峰,特聘教授,海外高层次人才,“973”首席科学家,中南大学代谢综合征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武汉大学生物化学学士以及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美国NIH Cellular Aspect of Diabetes and Obesity Section评审委员会正式评委,北美华人糖尿病学会创始人之一和第一届学会主席。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系统生物学创新团队”海外专家负责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终审评委,“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委以及美国、英国、爱尔兰、新加坡、乔治亚、科威特等国家的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生命科学研究基金委员会的特邀评委。曾获得美国糖尿病学会的Career Development Award和美国心脏病学会以已故美国总统Lyndon Baines Johnson命名的研究奖。共主持美国NIH、美国糖尿病协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等机构科研课题20余项。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大多发表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包括《Cell Metabolism》、《Nature Cell Biology》、《PNAS》、《Diabetes》等。
胡芳,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代谢内分泌研究所副所长,中南大学代谢综合征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基础研究与转化医学专业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常委,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生物学分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内分泌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肥胖和糖尿病发病机制和干预靶点,重点关注脂肪、肝脏等组织的功能调控及肥胖相关防治靶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专业领域重要杂志《Diabetes》、《Obesity》、《Endocrinology》、《Protein&Cell》、《JCEM》、《AJP-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等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课题10余项。
4、遗传代谢性疾病方向
周后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代谢性骨病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省科协副主席,湖南省卫生高层次领军人才,湖南省托举人才,湖南省杰青,湖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防控专委会常委,湖南省预防医学会骨质疏松防控专委会主任委员、肥胖防控专委会副主委。聚焦骨质疏松、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以及相应的产品转化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奖励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际专利1项,成果转化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其他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主要从事代谢性骨病、肥胖以及遗传代谢病的研究;发现新的骨重建分子并以此阐明骨质疏松发病的新机制,开发了新产品并开展了相关临床应用。首创了以骨胶原蛋白及其水解小分子为核心的骨重建理论,发现了并命名了新的胶原活性肽ACP-1并获得了国际专利,制备了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的ACP-1体外检测试剂盒并与湖南康润药业签约进行产业化。首创了肥胖及其代谢并发症的精准评估与防治体系,发明与制备了肥胖抑制肽与简易内脏型肥胖测量仪(便捷式体表横径测量仪);开发了肥胖及其代谢并发症智能全程个体化防治系统——“德教瘦”(可通过微信查找小程序德教瘦进入),实现对个体代谢风险进行精准评估;发明了一种人源性的肥胖抑制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成功实现专利转让转化;发现高血糖以及肥胖导致的血糖平衡受损是重症新冠的危险因素。首创了多种遗传内分泌代谢病的精准诊断体系,建立了基于精准诊断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首建并应用了遗传糖脂代谢疾病诊断初筛模型及标准诊断体系,为临床诊断提供中国遗传性糖脂代谢病的基因诊断参考数据库并已经推广到十多个省份近20家医院应用;国际首次明确了多种遗传性糖脂代谢病的致病位点或临床表型并开展精准诊断及其后的个体化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